Tuesday, April 2, 2013


社區大學帶著公民社會的理想, 試著在體制外塑造一種新的學習環境. 一個學習環境所包含的因素, 包括了教師, 教材, 學員等硬體, 還有許多軟體: 教學內容, 學習態度, 預期的成果. 這些都是以課程為中心, 所串連的因素. 但社區大學是體制外的學習環境, 當有不同的特色, 才能避免在眾多成人教育中隨波逐流.




所以社區大學的發展基礎, 就在於課程設計的特殊性, 不再是單純由教師或校方安排, 而是"師-工-生"共同的參與來達成. 既然需要共同參與, 就需要對當中的元素有共同的認識, 先試著分析出基本的因素:
一. 教師所提供: 專業知識, 教育態度.
二. 學員所具備: 學習態度, 預期心理.
三. 社大所支持: 教學環境與設備, 行政能力.

而社區大學能突顯出特色, 則還需要加上幾點:
1. 師生互動: 教師與學員並非單向的"教-學關係", 更是從學習再回饋, 或提出新需求, 成為一種"共學"關係.
2. 課程生活化: 體制內的教育即使常以"理論-實務"來區隔, 但若忽視"人"在其中的角色, 則仍然有所偏頗, 所以課程應該再生活化, 只是生活化並不是"生活藝能"化, 而是讓課程包括了不同的"人的需求". 例如: 大部份的人都曾經在職場上工作, 會接觸到勞/健保, 而這就是生活的一部份, 勞/健保則是依法執行, 相關法規的認識就是社會領域課程可以聯結到生活的內容; 而學員從繳勞健保費, 到保險費可以節稅, 到認識自我的勞動權益, 都是課程生活化的過程.
3. 體驗活動或實作: 與"實務"有所不同的地方, 在於實作的目的是與個人生活連結, 在體驗活動中將所學轉化為個人的經驗, 成為自己的知識.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