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July 29, 2014

Facebook 的"質化"研究, 究竟怎樣才有傳播力?

Facebook 的"質化"研究, 究竟怎樣才有傳播力? (個人意見, 非學術研究.)
案例1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h1cu/posts/740907395952716
案例2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h1cu/posts/749719101738212
案例3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h1cu/posts/736069623103160

案例1被分享了5次, 案例2被分享了1次, 並不是直接以"5>1", 所以案例1較好, 而是案例1在其他人分享時, 有2位老師另外加上了自己的意見, 表示他/她有自己進去看過這錄音, 所以寫出了錄音中有趣的點, 另外也可以看出2位老師是認識(或有使用FB追縱功能), 所以由張老師分享後, 王老師又從張老師這邊分享, 有"層次"出來.

案例2的1次分享, 是社大自己的帳號(XD), 雖然按讚的人也不少, 但是沒有再分享出去, 表示對網友來說, 這種東西只是"看看就好", 沒有內化到"我想再跟別人講".

案例3的3次分享, 是各別獨立的, 而不是一個網友從另一個網友處得知, 所以並沒有案例1的"層次", 只能說"效果還可以吧...."

這樣的差別, 就是透過不同的呈現方式, 來觀察 Facebook 的行銷效益, 算是質化研究的一種作法吧....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